最近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也是当下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这一背景,437ccm必赢国际大学语文教学部于2020年6月18日20-21:30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担任“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近3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活动从组织对“纲要”进行学习开始,使大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有一定认识,意识到思政建设不仅仅是思政类公共课承担的功能,而应该以更丰富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贯穿到整个培养体系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具体体现,真正落实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知识得到增长,价值观得以树立,能力得以提高,人格得到健全。
研讨活动中,周凌玉教授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背景及复旦、华东师大等先行学校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改课题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路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调整改进等方面作了深入的阐释。她认为首先要改变一般观念中对思政的狭隘认识,把文化传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核心价值观、人格塑造等多元因素纳入教学思考的范围,自上而下推动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多层面的改革。张乡里副教授结合教改课题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及教学实践,认为传统思想中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当下大学生深化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人际关系的理解,培养开阔的视野和襟怀,丰富了大家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
随后大家畅所欲言,谢丽娟、喻守国、姚琛、张思源等教师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感觉到深受启发,实现了思想碰撞,开阔了教学思路,意识到当前迫切需要把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更深地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大学语文”作为全校非文学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当把人格精神培养和人文氛围的营造主动纳入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中,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图、文/张思源